神马小说网 > 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 > 第2891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2891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神马小说网 www.shenmaxiaoshuo.org,最快更新穿越之特种兵:云的抗日 !

    美国人的底气来自“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之一”,还有因为一战积累下的大量财富。www.Pinwenba.com

    中国人或者说欧阳云的底气来自哪里?东南三省,还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科研团队。

    其实,如果杜鲁门细心一点,他可以了解到当前中国真实的国情。历届驻华外交人员,还有曾经在广东观摩过的美军军官,他们在日记里或者在写给亲戚朋友的信件中大多有提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不乏不吝誉美之词,盛赞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知道之前的中国有多么贫穷甚至落后野蛮,所以大多认为发生在中国东南三省的变化堪称奇迹。

    即使杜鲁门作为副总统和代总统日理万机没时间来关注这些闲散文章,他也可以透过一些书籍和报刊一窥端倪。这几年,有关“中国正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报道在美国媒体报刊上并不鲜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新东方游记》——“十年前我是来过广州的,那个时候的广州已经堪称中国最富裕和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但是现在,当我徜徉在广州街头的时候,我不得不怀疑的是,这是否还是那个我曾经来过的广州……一条条崭新的柏油马路,一块块修葺齐整的田块,一片片林立的工厂还有商场,公路上疾驰而过的轿车……如果这些还不足以形容广州现在的繁荣的话,那么,从当地人那总是充满笑意的脸上,我能够感受得到,他们是幸福的……”

    广州作为任丘之后学兵军的又一个大本营,在学兵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正是在这里,欧阳云的很多构想得到了实现。同样在这里,学兵军通过创办工厂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研发出了大量的在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超前的工业技术。

    技术等于生产力,这句话不是盖的。正因为保持了技术上的领先,所以中国的企业才能后发制人,从西方诸强企业环伺中杀出一条血路。

    受惠于国内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学兵军也有了大肆扩张的资本,这也是学兵军能够越战越强,武器装备越打越先进的原因。毕竟,现代战争归根结底比的是谁更有钱。

    一场不见硝烟的外交战争正在中美之间打响,操盘这场战争的,明面上是中美两国的外交人员唇枪舌剑,背后却是双方特工生死相搏的近身血战。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孔令仪“大小姐”的大名开始为世界所熟知。

    “大小姐”这个代号是美国人给起的。对于胡佛还有多诺万来说,成功策反孔令仪绝对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事情。要知道,孔令仪可是常年呆在中国总统身边的人,即使这个中国总统现在只是虚有其表。可是,因为地位的不同,哪怕只是平时的闲聊,老蒋都有可能透露出一些国家最高机密。

    刚开始的时候,出于特工特有的谨慎,多诺万并不敢确认“大小姐”已经真正成了他们的人。不过,在孔令仪提出“刺杀老蒋比刺杀欧阳云容易,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的建议后,从第一当事人普瑞斯到战略情报局亚洲分局分局长亚当斯再到多诺万,他们皆认为这个中国女人是真心投靠他们。

    有陈诚的暗中支持,又有孔令仪这块招牌,杨普亮激活中统重庆地下情报网络的行动很顺利。而在经过筛选之后,普瑞斯最终确定了以孔令仪为首的六人行动小组,授权孔令仪全权负责“变天行动”。

    对于欧阳云让老蒋出任中国名义上的最高元首,美国人是这么解读的。学兵军和华夏民族统一党作为中**界和政界的后起之秀,并不足以服众,欧阳云需要老蒋来支撑门面,帮他凝聚原中央政府和原中央军这两股力量。所以,如果能成功刺杀老蒋,那么就一定能够激起这两股力量对学兵军和联合政府的仇视。而只要中国发生****,美国不仅将获得战略主动权,更重要的是,因为欧阳云不得不从前线战场抽调生力军用于国内平叛,这将会大大降低美军在太平洋乃至亚洲展开军事行动的难度。

    有史可查的是,当多诺万向杜鲁门报告已经成功的策反孔令仪这个重量级间谍之后,杜鲁门居然留其用饭并开了瓶香槟以示庆祝。

    透过这件事也不难发现,杜鲁门是多么希望能够挑起中国内乱。而他这么做也暴露出了其内心的虚弱,那就是对于在战场上击败中国,他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信心。

    对正面击败中国不抱信心的绝不止杜鲁门一个。苏俄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同样如此。

    所以,斯大林才会不惜成本的在中国南疆挑起民族纷争,丘吉尔才会让情报部门加大在缅甸和东南亚其它国家的活动力度,希望通过让这些国家陷入动荡从而达到牵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的目的。

    如同美国国内在****一事上存在不同声音一样,英国和苏俄国内,反对与中国交恶的声音同样存在。有所不同的是,英国政府正忙于回迁大不列颠,再加上丘吉尔并不能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一手遮天,所以,英国反对的声音显得比较响亮;而苏俄,因为自托洛茨基之后,斯大林基本上是只手遮天,所以尽管民间还有军队里面存在着反对与华交恶的声音,却根本无法影响到斯大林的决策。

    以斯大林的性格,他其实更倾向于直接暴力收回远东。只是,因为曾亲眼见识过中**队的战力,且知道苏俄在武器装备上根本无法望中国项背,所以他才会一反常态的端起一份小心谨慎,指望美日同盟能让中国政府手足无措,苏俄正好乘机捡漏。

    苏俄红军内部本就反对与华交恶,斯大林给出的又是这样的指导思想,体现到远东中苏边境前线,便是苏俄红军雷声大雨点小,苏俄红军虽然在中苏边境地区一度囤积了超过三十万的军队,却迟迟没有展开攻势。